【资料图】
今年,在上海打造“千园城市”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公园打开了围墙。以复兴公园为代表的一批城市公园陆续“破墙”,将园内生态资源开放共享,与城市景观融为一体。
拆除了物理边界、24小时开放的公园,应当如何为市民提供更有温度的服务?对公园而言,他们又面临着怎样的精细化管理挑战?杏黄枫红之时,记者走进复兴公园,听管理方聊了聊他们的经验与呼声。
共享美景释放公共休憩空间
作为上海唯一一座保留法国古典式风格的园林,复兴公园当初在做“破墙”设计之时,公园管理方绞尽脑汁,要在保留公园景观与周边街区融合之间寻找平衡点。
为了最大限度地打开与分享,复兴公园拆除了靠近重庆南路、复兴中路两侧的围墙,从原先的东西南北四个出入口增设到了五个。新增的那个出入口位于复兴中路一侧,与思南公馆区域形成更为便捷的连通,通过放坡消除地形高差,游人可沿小径步入公园。而在重庆南路上,新紫藤架与复兴公园春广场的廊架形制相同以形成呼应。通透的植物造景取代公园围墙,使得行人、游客还未步入公园,就能观赏广场以及大草坪区域的景致。
而随着公园功能不断拓展,园方管理人员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相应转变。漫步于复兴公园,黄浦区绿化管理所公园管理科科长臧军认为,公园“破墙”打开的不只是围墙,而是文化上的共融互通。他指着园内一栋小楼对记者说:“这栋楼原本用于陈列园史,功能较单一,现在承担起了‘公园 ’的职能,展览活动不断,吸引很多人进去看看,收获更多的知识。”
未来,公园管理方还将筹划更多丰富多元的活动,使复兴公园与淮海路的商业特色、思南公馆的书香文化相呼应。臧军告诉记者,原来钱柜ktv所在的复兴广场大楼正在进行最后的改造装修,楼前将新增旱喷等景观,大楼内将引入电竞中心,“我们还将结合电竞赛事的体育文化,为市民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文化养分。”
游客自治精细化管理为绿色“保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