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洋“红色五长”引领2万党员服务基层群众-尊龙凯时登录

沙洋“红色五长”引领2万党员服务基层群众-尊龙凯时登录

2021-10-15 12:35:59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贾忠贤 童晨曦 通讯员 蔡代明 周璇 罗中山

民生无小事,群众的难事,就是党员心中的事。

在美丽的江汉平原、沙洋县城镇乡村,活跃着一群“红色五长”——“红色楼长”“红色路长”“红色河(湖)长”“红色林长”和“红色湾长”,他们引领全县22800余名党员立足岗位做奉献,扎根基层、服务群众,解难办事、办实在事、做暖心事。

“红色五长”成为人民群众心中一抹亮丽的红色。

“红色楼长”

社区居民

解难“好帮手”

“今年1月,农胜社区居民组3组住户向‘红色楼长’反映,小孩早晚上学路黑,存在安全隐患,希望安装路灯。‘红色楼长’得知后马上与县住建局联系,不到一个月,两盏明亮的路灯就装好了。”一提起“红色楼长”,沙洋县农胜社区居委会党支部副书记张静赞不绝口。

号召小区居民众筹修理下水管道、协助解决飞线充电安全隐患、帮助维修楼栋的老旧门禁……该县人社局就业局副局长杨云飞就近下沉到农胜社区时代华府小区后,业余当起小区3栋1单元“红色楼长”,与楼栋党员一起,解决小区群众遇到的一件件小事。

为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沙洋县按照“加强引导、做好服务”原则,在全县41个小区以楼栋为单位,每个小区选聘3至5名政治素质较高、群众评价较好、热心社区事务的居民担任“红色楼长”,负责包联楼栋居民信息统计、工作宣传、治安监管、文明劝导、社区联络等工作。

同时,社区干部与社区所有“红色楼长”建立微信群,每名“红色楼长”与各楼栋居民建立微信群,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管理体制。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红色楼长”入户开展了疫情防控排查、疫苗接种宣传、业委会选举、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居民矛盾调解等活动600余次,宣传推广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2万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

“红色楼长”逐步成为社区居民解难事的“好帮手”、增进居民感情的“润滑剂”、调处矛盾纠纷的“减压阀”。

“红色路长”

农村公路

保畅通

沙洋县官垱镇文卫路,曾是一条坑坑洼洼的“麻烦”路,“晴天一身灰,下雨一身泥”,当地群众怨声载道。

10月8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现场看到,如今的文卫路已变成平坦的柏油路,交通更顺畅。道路两旁人行道也进行了绿化处理,群众出行更方便。

“今年,县里又投资360万元对这条路的一座危桥进行改造,计划12月底通车。”“红色路长”余家贵是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他说,“文卫路长1800米,我每天都要巡查一次,主要是看路面洁净程度,有没有乱停乱靠。”眼下,他正对危桥改造进度实施督办。

农村公路“三分建,七分养”,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沙洋县将农村公路养护问题作为为民办实事重点,全面推行路长制,选派各镇(区)班子成员及村(社区)书记300余人当好辖区内国、省、县、镇、村、组六级道路的“红色路长”,确保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全面落实。同时,该县组建养护队12支,社会化服务公司1个,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作用,选聘熟悉情况、有责任心的脱贫人员2380名担任专(兼)管员,开展道路日常管护,及时反馈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处理,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截至目前,“红色路长”已覆盖了全县3247公里的农村公路,协调相关部门修复了1.6万余平方米的破损路面,整修急弯边坡62处,疏通排水沟1530米。

“红色湾长”

调处矛盾

发展富民产业

位于长湖尾的沙洋县毛李镇毛李村一直是“靠湖吃湖”,曾经,该村围湖养鱼、围湖种藕等现象很普遍。为争一席之地,村民间时常发生矛盾纠纷,尤其以年龄偏大的村民为主。

沙洋县选聘2000多名由村“两委”成员、农技骨干及热心村级事务的党员组成的“红色湾长”队伍,入户宣讲党和国家政策,带领群众发展产业,调解群众之间的矛盾。今年以来,“红色湾长”依托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受理矛盾纠纷699件,调解成功650件。

在毛李村7组,66岁的老党员陈凤山尽管患腿疾行动不便,村民们还是推举他当“红色湾长”。以往,村里经常为灌水种稻的事起纠纷,陈凤山当起“红色湾长”后,主动管起了这事。他统一组织灌水种稻,还向村民们宣讲好政策,耐心引导他们改种再生稻,家家户户省心省力,少了矛盾纠纷,且亩产翻番。劳动力也有空出村务工,人均收入大幅提高。

一批“红色湾长”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带领群众致富。如拾回桥镇东风村六组“红色湾长”杨显贵从广州回乡创业,带领村民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从原来的6栋大棚,发展到现在的437栋,带动10余户贫困户通过种蔬菜脱贫,帮助村民户均每年增收2万余元。沙洋镇三峡土家族村党支部书记、“红色湾长”杨祖安,带领群众立足本村优势发展蔬菜、中药材种植等产业,让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由2010年前的零,发展到如今的5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18530元,户均增长15%以上。

“国家加大了生态修复力度,长湖全面禁捕,拆围退湖,弃种退湖,靠湖吃饭的村民也必然要转型。”毛李村党支部书记、“红色湾长”黄俊说,如今村里年轻人外出务工、学技术或经商,老弱病残也由村里提供公益性岗位,基本生活来源得到了保障。

关键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