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在茂密的森林下总见不到大面积的积水;即使不是雨天,我们在山林中也能看到涓涓溪流不断流淌,这都归功于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的强大本领。你知道森林如何“吞”雨“吐”水吗?上海的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功能价值多少?沪上哪里能看到典型的水源涵养林?详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摄影:赵红
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森林是如何施展“吞吐”本领的?
森林的这种“吞吐”本领指的就是森林的涵养水源功能。
森林涵养水源是指森林对降水的截留、吸收和贮存,将地表水转为地表径流或地下水的作用,主要功能表现在增加可利用水资源、净化水质和调节径流三个方面。
part
01
森林如何“吞”雨?
雨水在穿过森林进入地表的过程中,要经历三重“关卡”:
● 林冠和林下植被层
● 枯枝落叶层
● 根系土壤层
三重“关卡”层层拦截、层层削弱。
“巨型大伞”——林冠和林下植被层。林冠和林下植被层就像是为大地撑起的一把巨型大伞,直接缓冲拦截了“横冲直撞”而来的部分降水,有些直接被截留在枝叶上,随蒸腾而消耗;有些则被林下灌木、草本、藤本、苔藓等再次拦截而削弱,直接阻止了雨滴击溅表土。有了林冠的“以柔克刚”,再大的狂风暴雨到了林内也变成了绵绵细雨。郁闭度越大,植被群落结构越复杂,这种拦截能力就越强。
当林冠和林下植被层的承雨能力达到饱和后,雨水顺势从植被上落下,到达第二道屏障。(摄影:樊豹声)
关键词: